电 话:022-88498333、84891540
手 机:13920806700、13920039567
Q Q:490913555
联系人:红果、江金金
地 址:天津市东丽区津塘路丽兴物流园C座432
2020年10月24日,记者参加了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行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三个标准化工作组联合主办,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等单位支持的“2020(第二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可以说这是一场标准领域的盛宴。丰富的内容让记者深思,标准对钢铁要素及产品流通的影响。
一般人可能认为,工业品的生产标准与外贸和物流关系不大,但是2016-2018年热轧合金钢棒的经历可能会改变大家的认识。起初,由于合金钢产品的原有标准不完善,不便于海关实际快速检验和判定,造成了大量普通钢胚甚至“地条钢”假冒合金钢出口,引起了国际贸易摩擦,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特钢协会制定发布了适用性更强的标准,中国海关采信了这一标准,并在产品通关过程中依据新标准快速检测判定,完成了高效检验,从而达到了质量控制,杜绝了以次充好的现象,2018年假冒产品出口量大幅减少2216万吨,热轧合金钢棒产品质量也被标准倒逼而得以大幅提升,出口秩序得到规范。
通过此例我们看到,标准的确立是如何深刻地影响到商品的流通。
2020年10月24日,记者参加了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行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三个标准化工作组联合主办,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等单位支持的“2020(第二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可以说这是一场标准领域的盛宴。丰富的内容让记者深思,标准对钢铁要素及产品流通的影响。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首席顾问张晓刚认为,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成功的标志有五个特征和三种能力。五个特征是,能引领全球钢铁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引领全球钢铁行业的管理创新;在全球钢铁行业规则制定中做主要贡献;在承担全球社会责任中起引领作用;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三种能力是着力提升最先进标准的自我生成能力、自我复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张晓刚说,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从产品化到标准化再到产业群,新兴产业的路径是标准化到产品化到产业群。不是从粗放开始,慢慢再制订标准再发展产业,而是标准先行,标准引领。记者认为,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盲目生产,在规范的引领下可以降本增效,使生产一步到位。
国务院参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作了《以NQI理念促进标准化建设》的报告,他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提法让记者耳目一新。
据张纲委员介绍,2002年,德国首先提出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的概念。质量基础设施QI由计量标准认可、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以及有关政策服务及法律和规管架构组成,是国际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产业链布局和价值链重构的技术基础与规则。18年来,NQI研究进展不断深化,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功能作用与日俱增,NQI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基础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比如,NQI具有优化环境作用,其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或地区,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营商环境越好,营商指数较低,发展质量和效益越高。2019年,我国大陆营商指数为73.64,世界排名第46位。
张纲举了个例子。中国石化引进“易派客”管理系统,通过NQI融合发展,从需求端的高质量要求,倒逼供给侧进行改革,促进质量分级制度的构建和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注入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解决了长期困扰石化行业工业品供给质量水平不高的痛点。以质量基础的要求改变了行业的状况。
从发现到发明,从创新到实现,质量基础不仅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撑,在许多领域,质量基础要素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近年来,标准化也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包括功能定位的变革、作用领域的变革、表现形态的变革、供给体系的变革等,标准化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表现出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作用,而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承认并应用NQI的概念。
听完张纲的报告,记者不禁感慨中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李玉冰分析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高度关注新兴产业领域的状况。比如美国积极谋求主导5G国际标准制定;德国推进工业4.0战略,坚持标准先行,引领产业发展;英国牵头制定石墨烯国际标准;美日合作,推动燃料电池标准国际化,与自身优势技术结合,以保持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德美汽车厂商合作推出统一充电标准,对抗日本电动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
李玉冰还介绍了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的情况。首先作为成员参与工作,中国是太平洋地区标准大会PASC,亚太经合组织标准已合格评定分委员会正式成员和泛美标准组织的联系成员。二是保持合作与沟通,签署合作文件,中国已与54个国家区域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97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其中与欧洲标准组织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签署了标准化合作文件,正在与非洲标准组织商签合作。
李玉冰建议,下一步,中国要加快标准“走出去”的步伐。一是做好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顶层设计与推动实施,提出一批有影响有效果的国际标准提案。二是加强区域标准化工作,出台区域一体化的标准化指导意见,搭建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培养,四是建设国际化标准智库。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提醒大家,低碳发展时代已经到来,钢铁的去产能也势不可挡。按照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及要求,“十四五”标准化引领作用会更加突出。一是依靠标准硬约束淘汰落后产能;二是推动标准化与“中国制造2025”深度融合;三是在追求高标准中创造更多优质供给;四是加强节能、节材、节水及环境等标准的制定实施;五是运用标准化手段,促进政府管理更加科学和市场监管更加规范有序。
标准化在钢铁行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措施,局部地区阶段性限产仅是当前发展阶段不得已的保护性措施。而在不得已限产过程中,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至关重要。
在超低排放的推行中,根据工艺装备、治理措施、有组织排放限值、运输方式等绩效将企业分为A(达到超低)、B、B-、C、D级。其中A级、B级企业不限或少限,B-及C级企业限产中等, D级企业多限,各级之间减排措施拉开差距。目的是让环保投入多的企业尝到甜头、不吃亏,扶优汰劣、奖优惩劣,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公平竞争环境。
标准的引领将引领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分类限产政策已经使钢铁生产的各个要素的流通深受影响。由于秋冬采暖季的来临,涉及85个城市的钢铁及污染行业已经在迎接限停产季的来临,由此导致了铁矿石堆放、钢价上升等问题,影响正在显现,需要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标准化进一步解决钢铁物流问题。(现代物流报)